学部新闻

-
10 2024-05
法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
2024-05-102024年5月8日中午,教育与社会学部在文荟楼八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法学院期中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 会议由法学院副院长陆筱璐主持,院级督导胡世恩、杨文林、张驰老师,法律系主任朱蓓予老师,行社系主任雷安琪老师,勤学书院辅导员付晓晨老师,学部本科生培养办公室主任武玲娥老师、教学秘书周伟琛老师和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师生交流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安排、课堂纪律、教师教学等方面展开,切实地反应了广大师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各级学生代表分别从培养方案、教室设备硬件、课程安排、志愿者服务、实验实践课程、创新学分及未来规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顾虑,并提出了对学部、学院及书院的建议。院级督导胡世恩、杨文林老师和法律系系主任朱蓓予老师解释了培养方案变更及课程安排上的考虑以及后续将对实验实践课程进行优化,并对学生的未来规划提出了合理建议。书院辅导员付晓晨老师向学生分享了创新学分的获取渠道及方法。学部本科生培养办公室主任武玲娥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排课建议做出回应,表示后续的排课将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建议,向学生解释了学部本科生培养办公室职责分工,欢迎同学们随时来办公室交流咨询。最后,陆筱璐副院长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座谈会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及时吸纳师生诉求,达到了有效沟通的目的。而师生反映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教风和学风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部、书院、学院、教师...
-
08 2024-05
教育与社会学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系列活动(六)—农经系本科论文一次答辩圆满成功
2024-05-082024年5月8日,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经系,一场严肃而紧张的本科论文答辩会议于今日成功举行。本次答辩会严格遵循高标准和严格要求的原则,确保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会在文荟楼305、307举行,由系主任及多位教师组成的评审团,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详细的审查和评议。学生们在答辩现场展示了他们对农业经济学领域的理解和见解,答辩过程中充满了学术探讨的激烈氛围。农经系主任在答辩结束后表示:“我们对学生们的努力和成果感到非常自豪。他们在答辩中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证明农经系培养出的学生具备高水平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此次答辩不仅是对学生们学术成果的检验,也是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准备。农经系承诺将继续坚持高标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业经济学人才。(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东梅供稿
-
07 2024-05
教育与社会学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系列活动(五)—法学院社会学教研室讲座 呼延钦:参与式评估项目管理
2024-05-072024年5月7日,社会学教研室邀请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项目总监呼延钦专家开展“参与式评估项目管理”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景燕春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老师和2022级社会学本科生参加。呼延钦老师是一位高级林业工程师,具有丰富的环保和治沙项目经验。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工作,并担任项目总监。目前,就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科学技术局,致力于推动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他提出的特色沙产业发展思路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和支持,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负责了“NGO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项目”、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资助的“盐池县营西村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德财政合作中国北方荒漠化综合治理宁夏项目”等,并获得诸多奖项,呼延钦老师以其卓越的工作成果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呼延钦老师首先介绍了参与式评估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他强调,参与式评估是一种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和互动的项目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多方参与、共同决策,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接下来,他详细阐述了社会组织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且易于理解。呼延钦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向我们分享了在“NGO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项目”中的具体做法,呼延钦老师及其团队用其独特的方法在项目过程中创建了“需求树”、“对策树”、“目标树”等。学生参与...
-
29 2024-04
教育与社会学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系列活动(四)—理论法学教研室举办《寻道:先秦政法理论刍议》读书分享会
2024-04-294月28日晚上19:30——21:00理论法学教研室举办本学期第二次“法学经典研读”读书会。本期读书会由江兆涛老师分享汇报。教研室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同学线上参加读书分享活动。本期读书会江兆涛老师分享汇报的是张伟仁先生《寻道:先秦政法理论刍议》(以下简称《寻道》)一书。该书是张伟仁先生几十年来从中国传统经典中探寻法理基本问题持续思考的智慧结晶,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23年出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寻道》一书以先秦“八哲八典”(孔子《论语》、老子《老子》、墨子《墨子》、庄子《庄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商君《商君书》、韩非《韩非子》)为研究对象,从法学专业的视角,探讨当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诸子的法政智慧,体现了一位具有深厚中西学养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江兆涛老师围绕该书主要内容详细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教研室滕明荣老师、张蕊老师及研究生赵永贵等结合《寻道》一书就儒、法等先秦各家法律思想进行了热烈讨论。《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理论法学教研室将通过持续开展“法学经典研读”活动,不断提升教研室教师法学理论功底,为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贡...
-
29 2024-04
教师教育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师生座谈会
2024-04-29为贯彻落实学校2023-2024第二学期期中检查工作安排以及了解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教育与社会学部于2024年4月26日下午14:30在文荟楼612会议室组织召开教师教育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师生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李晓春主持,校级督导李东宁、院级督导郝振君、学部副部长张逸、本科生办公室主任武玲娥、教学秘书马文琴、勤学书院辅导员努尔夏合达·艾尼、教育系主任马娥、顾玉军老师,心理系主任张晨、茄学萍老师,教育技术系黄兰芳老师,以及学院各级各专业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首先由李晓春副院长代表学院感谢各位师生的到来并依次介绍到会教师代表。其次,各专业学生代表分别从课程安排、学校硬软件设施,生活条件、专业构架、授课方式、实习实践安排、教材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教师代表进行答疑并对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23学前马莎菲同学、教技马小娴同学分别就贺兰山校区活动区域少以及教技同学上摄影课的相机设施少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学院李晓春副院长以及院级督导郝振君分别就解决措施进行一一解答,22心理师范兰松同学对后几学期的课程安排提出疑问,张逸副部长就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进行了说明,21小教王娟同学针对大创项目、志愿活动少方面提出意见,勤学书院辅导员努尔夏合达·艾尼老师分别从大创项目以后多开培训会,志愿活动扩大范围、招收人数等进行回复。23学前张钰涛同学对个别老师的讲课方式以及整个专业的构架不了解等提出疑惑,郝振君老师就个...
-
26 2024-04
教育与社会学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系列活动(三)—农经系举办新进教师公开课活动
2024-04-262024年4月25日,农经系举办了一场新教师公开课活动,全体教师聚集在学术交流中心,共同聆听并参与了这一教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展示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同时也为系内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谭永风博士在公开课上展示了其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赢得了在场教师的广泛好评。她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农业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旨在激发学生对农业经济学深入研究的兴趣。农经系主任东梅教授表示:“谭老师的公开课不仅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我们的教师团队带来了新的教学灵感。我们期待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课程中进行了深入交流。农经系计划将此类公开课活动作为常规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以促进教学创新和学术交流。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农经系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上的持续进步。(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东梅供稿